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九十三章——三防同安王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这第三防更加期盼!

    此言一出,众人纷纷安静下来,表现得和皇帝一样好奇。

    若是按照华夏五千年“君臣暗斗”的基本套路,有了这前述“两防”其实也就差不多了——

    一防郑芝龙账目不清、中饱私囊,设立户部三吏的“审计专员”制度,这是断了他大发横财的路数。海上作乱和陆上不同:流民失地,揭竿而起,不需要太多物资准备,一根杆子就可以是武器,仗着人多势众就能和官军死磕。但要做海贼,造船“事儿”大,招募水手并且待遇优厚“事儿”更大!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支颇有战斗力的水军!这可是一个好大的物资储备和人才招揽工程!而这个大工程,没有“巨资”是万万做不到的。当年郑芝龙黑了李旦的万两黄金。才拉起了自己的队伍。现在朝廷要把他的往来账目查个底儿调——财路还有,横财不再!

    二防其只手遮天、尾大不掉,设立水师基地和朝廷联络官,这是防止其插手水上武装力量!郑芝龙只全权管理海上贸易之事,护航职责自有水师提督。一旦起了水警,郑芝龙才能临时接过战斗指挥权。这样一来,如果他想在海战的时候活命,平日里就必须亲自训练大清的水师。好在朝廷要定期轮换这个水师提督,那郑芝龙这个平时总教练、战时总指挥就会很忙很累……其实弘毅还有一个想法,那些轮换下来的、较为成手的水师提督可有大用!毕竟。大清水师要早日成为大清海军。光有一个东南水师怎么够用[1]?

    如果再加上那个时候颇有心计、饱读诗书、谙习中文的各位“领导”的普遍计策,诸如质子入京、遍插眼线、分化党羽等等“传统项目”,对郑芝龙的防范可谓“天衣无缝”了吧。

    但是,弘毅却还有最后。也是最最要紧的一防!

    “皇阿玛。前述两防如若畅行。儿臣料想同安王就未必能兴风作浪了。不过,前提是他能始终将自己‘永不反朝’的誓言铭刻在心。”弘毅关键时刻要用这句誓言来巴结一下“再生爹”福临。

    “嗯,朕对此还是深信不疑的!”

    福临别的都不好说什么了。毕竟。差不多一年前的这个时候,顺治十一年九月,他半信半疑听从了才半年大小的屁孩玄烨的计谋,又是祭祀崇祯、祭奠亡明的,还和南下福建、鸟飞冲天的同安王郑芝龙在大清门外联袂上演了一出“十八相送”、“君臣手足”的大戏,特别是自己按照小家伙的授意,就是站在路边死盯着缓缓而去的队伍不走,并且派人去通传说了一句“王兄可返(造反)!”,郑芝龙果然哭拜于马下,歃血而誓,说“臣此去,永世不返,永镇台湾为我大清东南之门户!”不久,郑森果然乖乖归降!

    一晃一年过去了。这一年,因为有了东南郑氏的归顺,原本捉襟见肘的南方局势为之一转,南明永历小政权因为失去了郑森这个奥援,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紧巴!全盘收复西南边陲也指日可待了。

    一年来,只听说郑氏一家在福建羁縻属下、安定地方,治理的也算井井有条,没听说有任何异动倾向。更何况同安王南入福建不久,他的另外两个儿子郑渡、郑萌也按约回到北京,继续做他们的侍卫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同安王还一并将其几个儿子都改了名:长子“海澄王”郑森(郑成功)作“郑世森”;次子郑渡作“郑世忠”;三子郑恩作“郑世恩”,留在福建身边;四子郑荫作“郑世荫”;五子郑袭作“郑世袭”,也留在了福建;六子郑默作“郑世默”,原本就在北京[2]。如此一来,郑氏满门一父六子,有三个儿子被留在北京“为质”,其余四人就在福建驻守,儿子的大体分布,北京福建一半儿一半儿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题外话了,福临表态对郑芝龙依旧信任百分百之后,就等着小玄烨给自己什么“惊喜”了。

    而这个大大的“惊喜”,或者说是“惊吓”,却是郑芝龙的老儿子——海澄王郑成功!

    [1]关于水师尽快成长为海军的话题,少不了感谢白马王子只要处女兄弟和我志同道合!

    [2]郑芝龙六个正儿八经的儿子除了郑森之外,其余的确都成了“世”字辈,所改名字也见诸于《清史稿》。只有郑成功改没改、怎么改的不见经传。估计是正史里面父子二人闹翻了,郑芝龙给他改了,人家不接受的缘故。根据其余四个儿子的改名规律,弘毅主观臆断为“郑世森”,不知道正史里是否有此巧合?诸位有知道的,请不吝赐教!(未完待续。。)

    ps:近期单位任务相对比较繁重,昨天一位近亲长辈又横遭大祸,估计这两天不是在单位加班筹备会议,就是在医院icu门外祈祷,所以一直没有静下心来码字,可能会偶尔断更,敬请原谅。

    十分抱歉!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