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八十三章——性恶与性善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是遵守的,他曾说过:人之初性本恶。而皇帝乃是天主圣子,自然肩负着教化万民、除恶扬善的道义。”

    汤若望布道起来“头头是道”,还不忘“中西合璧”,将皇帝和荀子拿来说事儿。可弘毅却有些失落:“七宗罪”为何不提呢?傲慢(PRIDE)、嫉妒(ENVY),暴怒(WRATH)、懒惰(SLOTH)、贪婪(GREED)、暴食(GLUTTOWY)以及淫欲这七个撒旦的恶魔形象,若是说出来,岂不是更生动形象?

    稍作分析,弘毅醒悟到:这所谓的七宗罪,其实是始于13世纪“道明会”神父圣多玛斯.阿奎纳的。而这个“道明会”,又是与汤若望所属的“耶稣会”分歧已久的“方济各会”志同道合的“好朋友”。故而,虽然都是天主教分支派别,但基于“敌人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敌人”的理解,汤若望完全有理由故意排斥了道明会力主的“七宗罪”的说法,而是大而化之了。

    其实,最初接触中国的教派,恰恰是方济各会而不是耶稣会。单在中国,方济各会和耶稣会这两派也是龃龉不断:

    据说,“方济各派”的方济各.沙勿略在“主后”【公元】1542年来到亚洲,首先抵达印度,后去日本。他在日本传教时,听到日本人的责问:“如果你所传的宗教是真的,为什么中国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,竟然不知你所传的宗教呢?”因此方济各下定决心,冒死也要到中国去宣传福音。1551年方济各来到广东沿岸的小岛,名叫上川,等候机会进入中国。可惜当时遇到中国的排外政策,而方济各也病倒了,并于12月3日死于上川岛,直到死时也尚未完成他进入中国的计划。

    但方济各那份到中国传教的心志,却激发了很多传教士要到中国来传教。在他去世后的三十多年,步他后尘的,除了耶稣会的传教士外,还有奥古斯丁修道会、法兰西斯修道会和多米尼古修道会的修士。因此方济各的影响,确实不少。

    明清交际之际,各派教士已经大量涌入中国。但以汤若望为代表耶稣会选择了接纳中国文化、从士大夫和皇亲国戚入手的“上层路线”,而方济各会却反其道而行之,坚持自己的原教旨,并主要是在以农民为代表的下层民众中传经布道,走了所谓“底层路线”。两派隔膜日神,日后终于酿成了著名的“礼仪之争”。

    弘毅对将来“自己任内”的这场罗马教廷的礼仪之争其实还是蛮期待的,故而准备借此“刺激”一下汤若望。

    “汤老玛法,但贵教经文[1]之中,却从没有出现过什么‘原罪’、‘罪性’等字眼。所以,古文今考,理解不同罢了。我们按下贵教教义不谈,还是说回同安王,可好?”

    弘毅所说不错,原罪这个概念并非来自圣经的教导,而是来自4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,就是著名的《忏悔录》的作者。受益于当年总理家宝大人的鼎力推荐,弘毅是通读过的。

    弘毅从“文本主义”的角度对汤若望的所谓“原罪论”提出了质疑,一则是为了在汤若望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天主教教义见识,好继续让他对自己保持着强烈的“原始崇拜”,二则也是让惯于“引经据典”的士大夫们,对汤若望不尊经典的言论产生些许怀疑,不要被洗脑。

    果然,汤若望再一次对小玄烨惊为天人,乖乖就范“老臣谨受教”一句之后,就老老实实坐下了。本来嘛,让你佐证一下我的论点就可以,你的任务完成了。

    同时,闻听汤若望“玄之又玄”的说辞居然被玄烨说破,众位大臣恍然大悟:原来这套论点根本没有出处,看来西人都是不学无术之辈!

    “由于西人多崇尚人性本恶,而同安王也入西教、学西语,故而对这种论调颇为赞同。时至今日,其对有些‘性恶’之事非但不排斥,甚至还有所秉持!其中最最坚持的,恐怕就是一味逐利、不择手段了!”

    弘毅阶段性小结一句,同时满意地看着自始至终崇信“性善”的众人眼中那份惊愕与鄙夷。当然,这种表情是冲着郑芝龙去的。

    礼貌归礼貌,“语出惊人”这个法宝还是不能丢!

    [1]弘毅此处所说“贵教经文”,就是指《圣经》。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,西欧天主教传教士重入中国传教期间,在长达130年传教之际,并未见有圣经中文译本出版,只是在他们的中文著作中和供信徒诵读的问答中引用了一部份经文。到19世纪初年,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才开始著手将整部《圣经》翻译成汉语。最早的中译本《圣经》、并且就叫做“圣经”的,是在1822年才出现的。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起点()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手机用户请到阅读。)9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