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九章 风起定海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有脸的商人。只是在关键时刻才会统御大南沿海的那些倭寇,总之是个亦盗亦商的人物。

    本来李应元也知道那些大海商本身就是大海盗,但此时切身听来,却是别有一番滋味。

    定海其实就是如今的舟山,但不清楚舟山具体情况的人也大有人在。为了以后阅读方便,也都一并在此介绍罢了。

    话说当年春秋战国时期,楚国有名臣黄歇,号春申君,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,名传天下,其封邑在大长江入海处松江府境内,故而称申邑。

    及至数百年后,渔民多用捕鱼用的工具“扈”出海捕鱼,此地又逐渐被称作“申扈”,此后又因平民多不识字,书籍中多标记为“申沪”者。

    直至大明朝建立,此地定名为“上海”,隶属松江府管辖。

    上海县位于大长江入海处,地理条件优越,又有鱼盐之利,好一片繁华景象,人口多,属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县大县,民户多有从事纺织业者。

    上海县所属松江府所产布匹称作松江布,因价廉物美而闻名天下,其中上海县所产布匹占一半以上。

    上海县再往南即是杭州湾,可通浙江省会大城杭州,在往南则是宁波城,也是繁花似锦的江南名城。

    宁波城往东北方向一点,隔海不到百里,有一大岛,叫定海,岛上的人历来从事扶桑贸易和外洋贸易等,又背靠东南繁华之省份,却也是安居乐业。

    且说定海岛上人口多达三万,街道以大小水道相连,风景优美,民风古朴,泰西之地的洋商往来贸易,多称其为“东方的威尼斯”,赞不绝口者。

    当然,以大明人向来以中央之国自居的傲气,觉得应该将所谓威尼斯称作“东方的定海”,而不是相反,这却略过不提。

    这一天,李应元就与海大贵一同坐船出海,几经奔波,终于来到定海。但见这定海虽没有杭州大城热闹,但人人衣着干净,面上带着红光,足见也是富裕的地方。

    但有一样,路上随处可见扶桑人,更有扶桑浪人结伴而行,在路上喝醉高唱撒酒疯的,不少人都侧目绕路而行。

    李应元询问海大贵才知道,这定海本是与扶桑往来交易的重要贸易点,平日多有商人往来定居的。其中更是以扶桑人为居多,久而久之,竟有数千人之多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,近年来大明朝在北方屡屡被打败,西北还有农民起义军不断,使得朝廷威严在海上也消失殆尽。借此机会,便有扶桑人中的居心叵测之士暗里鼓动扶桑人移居到定海,慢慢侵夺原来岛上居民土地和营生等,其司马昭之心可算路人皆知了。

    本来朝廷海禁严厉,对扶桑和其他外洋人士移居大明土地上,是有着极明确的限制和规章制度的。但此时战乱不断,朝廷便顾不上那么多,就对扶桑人如此明显的殖民行为睁只眼闭只眼了。

    还好,移居定海的扶桑人也知道分寸,知道如果定海一乱,以后就找不到这么好的贸易基地,平时也知道收敛。本来这些年倭寇日益猖獗,沿海城市都有被劫掠的,但就这定海还算平稳,也算是异数。

    总之,这里表面上是大明的治下,但暗里却已经是扶桑人的天下,知县或县丞要做什么事,都要先获得这些扶桑人的同意,否则什么都干不了。不听这些扶桑人话的,甚至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。

    听完海大贵的介绍李应元才明白,这里果然是一个是非之地,那扶桑倭寇首领要定居,还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地方了。到了此时,也就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,先把锦衣卫的这趟差事办好,别的之后再想办法好了。

    风起定海,李应元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就此慢慢掀起了序幕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