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35章 他的变数是平安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后面,详细的问过赵璨和平安整件事情的过程,然后才叹息道,“听闻长春真人道行高深,这种事情,宁信其有,不信其无。小七往后可要时时小心在意。”

    他身为皇帝,说不信这些吧,又难免要信一点。

    而且,年轻的时候雄心勃勃,自然觉得这世间自己最大,别的什么都不能动摇他的心智。毕竟广有四海的天子,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被打动的。

    可是随着年纪增长,手中的权势已经无法再扩大,自然就会生出别的心思来了。

    在这种时候,长生不老是最容易让皇帝打动的东西。所以古往今来,才有那么多帝王沉迷此道之中。

    难道他们都是傻子,别人说什么信什么,不知道这种事根本不存在吗?可是当就连皇帝这个位置也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渴望时,他们自然就会去追求更高的东西。而在他们的意识里,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,反正自己是皇帝。于是更加无所顾忌。

    若不是先帝的教训一直摆在那里,皇帝未必能够一直坚守本心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听到长春真人的消息,也忍不住心神动摇。

    那位可是连先帝的面子都不买,一生号称只看缘分,别的一切都不放在眼里。赵璨竟然有幸让他看相算命,自然是好事。偏偏又是这么个纠结的结果,皇帝心里自然开始为难了。

    待要不信吧,天机观的名声还是很大的。要相信吧,又觉得自己如今看起来最优秀的一个儿子就这么毁了,着实不甘心。

    赵璨闻言,做出十分动容的表情,跪下来道,“儿臣让父皇担忧了。”

    他已经很久没有在皇帝面前做出这种姿态,所以皇帝也难免跟着伤怀起来,“真人不是还说会有变数?我儿是天潢贵胄,命格贵重,又有我大楚列祖列宗保佑,绝不会有事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父皇。”赵璨道,“只是……儿臣有个不情之请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。”

    “之前父皇曾命礼部为儿臣议婚,如今看来,儿臣既然命中有此一劫,又何必耽搁其他女子?倘若儿臣能熬得过去,那时再议亲也不迟。”

    皇帝微微皱眉,觉得赵璨这个说法有些无稽。虽然他自己心里偶尔也会忌惮赵璨,但是这话由赵璨说出来,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。毕竟这也是他的儿子!

    但他也不可能说,“要是熬不过去,就更该早早结婚留下香火了。”那跟诅咒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分别?

    所以最后皇帝也只能答应。

    反正就五年时间,对男子来说,二十五岁娶妻虽然有些晚,但却也不算十分出格。毕竟许多读书人一来为了专心科考,二来也是想取得功名之后挑选更好的亲事,所以通常都会将婚事推迟。

    ——当然了,这种做法仅限于那些自信自己能够在二十几岁就考中进士的年轻人,他们前程远大,春风得意,若能大登科后小登科,才是真正的人生美事呢!

    放在赵璨身上,也是一样。不管他是什么时候要娶亲,还怕娶不到贤良淑德的好女子吗?争这几年时间也没有意义。

    所以很快,朝堂上下就都默契的选择了暂时观望,皇帝不再催促此事,原本有意的朝臣们打了退堂鼓,至于礼部,自然也就将这件事搁置下来。

    唯一觉得不满意的是赵璨后面的三个弟弟。他们现在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,正该议亲。如此技能名正言顺的参与政事,又能为自己增加一门强力的妻族。结果就被赵璨给挡住了前路。

    长幼有序,赵璨这个兄长不娶妻,甚至不订亲,他们自然不能越过去。

    好在大家一合计,五年后他们也才二十岁嘛,不用着急。况且,排在前面的几位兄长恐怕正暗中偷乐,毕竟这样一来,就轻松的解决掉了三个年轻气盛,野心勃勃的弟弟。

    平安也没想到这件事居然还会有这样令人意外的效果,虽然他觉得不算什么大事,但对手毕竟越少越好。

    然后朝臣们就被傅彦和冯璋出山,皇帝打算重新成立教育部来安置他们这个消息惊呆了。这会儿谁还管赵璨的劫难?还是保住自己的官位和手中的权力最要紧!

    皇帝第一次将这个计划抛出来,是在私底下召见重臣的时候说的。原本是打算一起商量一下,确定了再在朝会时公布。

    结果遭到了所有重臣的一致抵抗,君臣不欢而散。

    当然,这时候他们还不知道,教育部长的人选是冯璋。因此都只觉得皇帝突发奇想在胡闹,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。

    皇帝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。先把消息放出来,让这些大臣将不满发泄出来,然后他们就会比较冷静,容易沟通。这时候再将冯璋抛出来,许多人就要想一想硬抗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了。

    对于几位宰执来说,教育部就算独立于六部之外,那也是归属于中书管辖的,就不算太出格。他们接受起来最容易。而宰执们同意之后,跟他们站在同一阵营的人自然不会反对。最后剩下一两个不同意的,也翻不出什么水花来了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之后皇帝没有再提这件事。因为是本初殿密议,所以消息也没有传出去。

    等到几日之后,冯璋入京,亲自登门去拜访这些昔日同僚和友人、学生时,他们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。这次明显是被皇帝耍了!这个教育部,显然皇帝没有跟他们商量的意思,早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,不过是通报一声而已。

    但是有冯璋的面子在,很快这些人都表现出了对他的欢迎,绝口不提自己之前的态度。

    就连礼部也不得不憋屈的接受了这个结果。

    至于那个附带着开办的皇楚图书馆,若不是因为馆长人选是傅彦,恐怕有许多人根本不会注意到它。毕竟大楚如今也有弘文馆作为藏书之所,再城里一个图书馆,无非还是为了安置傅彦。

    于是没过多久,从礼部和翰林院,国子监分别抽调一部分官员组成的教育部,就正式成立了。

    冯璋头一回跟其他重臣一起在本初殿面见皇帝时,平安就站在一边旁观。即便现在教育部还只是一群杂牌兵,一件事情都没做过,但冯璋举手投足,却没有丝毫怯场的意思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短短几天时间里,他很显然已经在这群人里取得了话语权。

    这才是天生适合当官的人啊。

    平安觉得在师父之外,他又找到了一个可以学习的对象。古人说: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。平安觉得冯璋是真正做到了。

    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,都能够发光发热,去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,尽量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好的影响,这才是平安心慕中的“儒”。而不是风度翩翩,口若悬河,引经据典,好像读过许多书,懂得许多道理,便能够睥睨天下,目空一切。

    教育部成立之后,冯璋并没有忙着去做改革,而是从礼部那边要来了许多资料,开始清点,务必要做到对于天下士子之事心中有数。到时候不管做什么,才会有本可依。

    真正令人吃惊的,反倒是之前不起眼的皇楚图书馆。

    因为在傅彦来到京城之后,便开始选址建造图书馆。

    考虑到一方面要注意藏书的安全,尤其是严防火灾,另一方面则要方便士子们来往。所以图书馆建在京城北面。这里地方比较宽敞,就算别处遭了祝融之灾也不至于会连累到这边。

    然后图书馆的建造工作就开始了。

    然后从这一天开始,图书馆就成了京城百姓口中热议的对象。

    一来是朝廷已经张榜,大家都知道这里要建的是什么东西。对于这种便利广大读书人的举措,许多人都十分赞赏。二来是因为图书馆的建造非同一般。

    平安让人烧制的不是传统的红砖,而是后世的那种空心水泥砖。这样能够大大节省原料。

    自然,这图书馆的承建工作,就交给了田太监的道路公司。平安顺便建议他将道路公司改组成建筑公司,将来就什么活儿都能干了。

    21世纪的人都知道,后世的建筑公司发展到极致,已经不能用公司来形容了,必须是集团,然后子公司开满全国。其规模之大,能够攫取的利益之多,令人心惊。

    把这个公司放在内库里,以后就是赵璨自己的东西啦!

    对于已经熟悉了水泥路面的京城百姓来说,他们没有想到,水泥居然还可以用来建房子。所以从开工之后,几乎每天都会有许多百姓过来围观。平安只好跟后世建筑工地一样,拉了警戒线,让大家不要随意越过,免得产生事故。

    虽然是第一次建房子,但是建筑速度还是很快的。入夏之后,房屋主体就建造完成了。

    这是一栋五层高的大楼!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